宋朝人因何对饲养动物情有独钟

时间:2021-3-25 14:21  作者:深圳联天下RFID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557  评论:0

  宋朝在历史上既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也不是一个以军事实力著称的朝代,那么宋朝是不是一无是处呢?很显然不是,两宋的经济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是屈指可数的,民众的生活水平相对前朝也来说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相对应的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因此一些休闲活动就显得必不可少,而饲养动物正是宋朝人日常的一个休闲活动。饲养动物虽不是宋朝人首创的,但是却在宋朝被发扬光大了。

宋朝人因何对饲养动物情有独钟

  一、饲养动物既是为了休闲,也为了实用

  宋朝处在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自然会有不同的阶层存在,而不同阶层因其地位、财富、知识的不同,所饲养动物的目的也有所不同。上层和中层市民饲养动物多以休闲为目的,尤其是上层市民多饲养名贵动物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中层市民则饲养些常见的观赏性动物,而下层市民饲养动物的目的多是为了实用性。

  上层市民和中层市民的休闲

  上层市民和中层市民饲养动物的目的都是为了休闲,但是却带有明显的区别。这里需要先了解一下上层市民和中层市民代表的是哪些群体。上层市民主要是一些王公贵族、商业巨贾,中层市民主要是下层官吏、工商业者为代表的一些群体。

  从上层市民和中层市民分属的群体可以看出,上层市民拥有的财富和社会地位绝不是中层市民所能企及的。宋朝由于经济的发达和文化的繁荣,所以上层市民的人数也不算太少。上层市民常花费巨资购买名贵动物,并且会雇佣专业人员进行饲养。一方面是为了生活休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其他贵族进行比较,若是谁家的动物比较名贵,自然会让主人备有面子。

  中层市民虽然生活也是比较富足的,但是并不能与上层市民相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每天都进行一些工作,所以他们购买动物只是为了闲暇时的一些娱乐。而无上层市民之间的比较之意。

  下层市民看中实用性

  下层市民所所饲养的动物必定是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比如养狗看家护院、养猫看护粮食,但是下层市民种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饲养动物的条件,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必须为了生计不停地进行劳作,时间和金钱上都限制了他们饲养动物。

  二、饲养动物既是个人行为,也是时代行为

  对于动物的喜爱,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偏好性,所以是否饲养也在于个人的选择。但是饲养动物这种休闲活动对于各种社会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有一个相对平和的历史环境,其次经济的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再次要有一个宽和的文化环境,而宋朝正是为数不多的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的时代。

  五代十国战乱休止,人口快速增加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现象十分严重,战火四起、民不聊生,生存尚不能保证,何来休闲一说。进入宋朝以后,战火平息,民众迎来了休养生息的时机。随着社会的逐渐平和,人口也逐渐增加,这就为饲养动物提供了一个人口基础。毕竟动物是靠人饲养的,没有人口又何谈饲养动物?在人口增加的同时,各种娱乐活动也逐渐增多,这时饲养动物进行休闲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了。

  农业手工业效率提高,大宋夜不闭市

  熟读历史发现与宋朝密切相关的就是经济一词,纸币的出现、海外贸易的无不在彰显着宋朝的经济实力。若论经济实力,周边的几个政权都难以望其项背,这也就是宋朝屡战屡败还能交得起岁币的原因。

  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宋朝的商业自不必多说,夜市都出现在宋朝,就足以说明其商业的繁荣程度了。但是我们不应忘记商业繁荣的背后是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与进步。自战乱结束以来,民众有和平的环境进行耕作和生产。由于中国古代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小农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给自足,所以耕作的人必定会想方设法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和生产率。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应当是农耕器具的更新以及作物品种的改良。

  《陈旉农书》中《六种之宜篇》说:“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

  可以看出稻麦两熟制已在江南实行,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很多。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意味着民众有更多的财富和闲暇时间,所以饲养动物自然不在话下。此外有些动物的饲养,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从这两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宋朝人为何热衷于饲养动物,既实用,又可用于娱乐。

  重文轻武,读书成为风尚,更加注重精神修养

  宋朝的历代皇帝都在提防武将,对武将的压制成为一种常规操作。在这种环境下,宋朝也没有多少人会选择去习武,而更多的人选择将读书作为一种追求。宋朝的读书人更加注重精神修养,尝试着与自然进行交流,领悟人生的最终意义。而动物最为自然的一种象征,免不得会成为文人吟诗作对的一种对象。

  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此外宋朝的君主对读书人十分宽容,士大夫阶层除了月俸以外,还有皇帝给的各种“补贴”,完全不必为生活担心。这是这一基本条件的满足,使得士大夫有着更多的时间用来饲养动物、感悟自然。

  “学而优则仕”,古代这样的价值观念也使得士大夫阶层的一些行为成为全社会争相模仿的对象。士大夫阶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对文化的导向也有控制作用。在他们热衷于饲养动物,追求精神境界的导向下,普通民众在经济和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的情况下,也会附庸风雅,对养动物产生一定的兴趣。

  三、宋代人饲养动物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

  宋代人饲养动物与前朝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此需要深究宋朝饲养动物所带有的独特之处。在这背后涉及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非农业人口的增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饲养动物与城市的兴起密切联系

  众所周知,城镇的社会风气与农村地区相比较为开放,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为强。宋朝饲养动物风潮兴起,与城镇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有着密切联系,在城镇兴起过程中,伴随着的是农业人口的减少以及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也即是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

  城镇人口的增加使得售卖动物以及动物表演场所的不断增加,用以满足市民阶层日益增长的文化趣味。并且随着这些场所的增加,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人人饲养动物的“错觉”,加之商家的宣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动物。

  饲养动物与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迥异,带有明显的经济色彩

  饲养动物不同于市民日常的衣食住行等消费,其要超出基本消费层次,是一种上升性的消费。饲养动物的背后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专门的人进行动物捕获,再由专门的人进行运输,在城镇中还会有专门的商家进行售卖,若是在上层市民阶层还会雇佣专门的人负责动物的饲养。

  由此可以看出宋朝市场交易的繁盛,背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可见一斑。因为有专门的需求,所以宋朝会进行动物贸易,由此可见宋朝人的商业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懂得利用一切需求来为自己谋利。

  动物饲养伴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精神素养的普遍提高

  能够饲养动物,说明日常的温饱已不成问题,不必整日都在为生计而发愁。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其能否饲养动物是与整个经济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只有在社会经济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市民才能够没有顾虑地进行动物饲养。

  此外,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不意味着市民一定会去饲养动物,饲养动物应当与市民思想的转变有很大的关系。只有市民意识到除了基本的物质消费外,人还需要有一定的精神层次消费,市民阶层才能选择饲养动物。在这背后是宋朝社会民众精神素养的普遍提高,并且与经济水平遥相呼应,共同促进饲养动物风潮兴起。

  结语

  动物本身是属于自然的,但是饲养动物却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在社会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下,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精神寄托。虽同是饲养动物,但是不同阶层饲养动物的目的是存在客观区别,上层社会选择饲养动物是因为其观赏性,而普通市民饲养动物则需要观赏性与实用性共同存在,并且实用性要非常突出。

  但是饲养动物的风潮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宋朝上层社会饲养动物难免会与他人进行比较,这种相互攀比会使宋朝社会奢靡的风气日益加重。最终会致使整个宋朝社会处在只知享乐而不思进取的浪潮中,宋朝的覆灭一定程度上来说是与奢靡之气日益加重有关的。

  参考文献:

  《宋史》

  《梦粱录》

  《梦溪笔谈》

标签: 动物

相关评论
RFID动物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

  深圳市联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物联网RFID动物电子耳标管理解决方案服务商,已经成功为多家大型养殖场提供了专业的设备和软件调试服务!

  我司提供的动物管理产品有:134.2KHz远距离阅读器、猪牛羊电子耳标、鸡鸽子电子脚环,等等。同时我们提供免费技术支持,可根据客户的实际项目需求,进行产品定制!在线客服:点击咨询

手机:15989362803
搜索

深圳市联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竭诚为您打造专业的动物电子标签管理方案!粤ICP备16106129号-3